印尼及印度拥有庞大的年轻中产人口,加上经济稳步增长,国民消费力与日俱增,市场发展极具潜质。贸易发展局早前举行“印尼及印度市场的商机和挑战”研讨会,探讨两国商机与成功打进该市场的要诀。应邀出席研讨会的讲者包括香港贸发局雅加达贸易顾问Henky Rusli、香港贸发局孟买贸易顾问Rajesh Bhagat,以及东保集团主席陈鉴光博士。
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(ASEAN,简称东盟)成员国中最大的经济体系,印度则是金砖四国之一,论发展潜质,两国有不少共通之处:印尼和印度GDP稳步上扬,2010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6%和8.5 %。两国年轻人口占大比数,印尼拥有2.4亿人口,逾50%在29岁以下;印度全国人口达12亿人,三分之二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,年龄中位数是24岁,远低于中国的33岁,消费潜力优厚。此外,两国政府同样大力发展基建项目。
香港贸发局雅加达贸易顾问Henky Rusli说,印尼政府最近推行六条经济走廊工程,主力发展基建,拉动经济增长,并开放门户引入日本、南韩投资者。有经济师预期,基建工程将令印尼GDP增长攀升至7%。
至于印度,Rajesh Bhagat则表示,从1998至2005年,该国每年基建投资额平均占GDP的4%,并致力扩充兴建电力、道路、海港、机场、铁路设施的规模。但在供应链方面,印度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,现时该国的仓库设施、运送农产品的冷冻车队不足,造成40%的浪费率,物流成本亦偏高。服务业方面,两国零售业规模日益增长,有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指出,印尼零售销售额可望从2009年的420亿美元升至2014年的820亿美元。印度方面,一些调查报告显示,印度零售工业每年增长率达25至30%。
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的印度零售市场报告更指出,该国零售销售额可望由2011年近4,000亿美元,增至2015年的7,800亿美元。 至于零售业发展状况,Henky Rusli表示,印尼有组织性零售业于2009年占整体市场约18.8%,印尼零售店总数达7,500家:迷你超市及专卖店有6,750家;超级市场有400家;巨型超级市场有100家;百货公司有250家,该国主要零售企业仅店全国零售市场5至8%,这意味着外资公司在印尼零售市场有极大发展空间。
他指出,印尼个别零售行业表现突出,食品是每个家庭的主要消费开支,其次是家居设备,因此该国消费者对电子电器产品需求殷切,包括电视、雪柜、空调、洗衣机、电风扇、水泵。流动电话的渗透率去年高达66%,用户人数达1.65亿,是有利可图的市场。
此外,印尼消费者重视品牌,消费口味与香港人相近。由于外资不断流入印尼市场,主要外资品牌以高调姿态开拓当地市场,策略是直接开设分店、在主要商场黄金地点开设专门店当作宣传,取代广告攻势,并以高定价来保持奢华形象。社交网络也是当地另一个高效的宣传途径。Rajesh Bhagat说,印尼Facebook用户人数达3,500万人,位列全球第二,仅次于美国,换言之,企业可利用社交网络行销,发挥宣传产品和服务的作用。
印度方面,Rajesh Bhagat指出,根据McKinsey的调查报告显示,有组织零售业于2008年占整体市场5%,可望在2015年升至占14至18%,规模达4,500亿美元。现时计划进驻印度的跨国零售商包括美国沃尔玛、法国家乐福、英国特易购(Tesco) 等。
印度亦有多个行业欣欣向荣。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流动电话市场,手机用户人数达7.9亿,估计于2011年流动增值服务行业的市值约达36.8亿美元,流动数码内容消费收益更有望超越内地市场。A.C. Nielson的调查报告显示,巧克力、冷霜、香水和谷物早餐等快速消费产品的销售额,每年可增加20%。健康产品也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,农村及城乡消费者也趋向使用名牌产品。
印度电器用品工业的规模可望于2012年上升11%至600亿美元;保健行业的规模于2012年可升至790亿美元。E&Y的调查报告显示,印度食品工业的投资额可望在2015年增至1,810亿美元。教育也是印度的主要工业,属该国消费者的第四大开支。此外,印度是全球第5 大风电生产国,并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,为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带来机遇。
城市化的速度可反映国家发展潜力,印尼有两大一线城市:首都雅加达是全国商业中心,人口逾800万人,是全球第12个人口最多的城市,银行、商场、金融中心、大学林立,并设有铁路、巴士运输系统;泗水则是印尼第二大城市,人口超过300万,以服务业、贸易和工业生产为主,Sampoerna、Wings Group、Maspion是少数在泗水开展业务的品牌。 印度方面,于2020年拥有100万人口的城市将超过65个。港商如有意开拓印尼及印度市场,必须面对一些挑战,如两国的贪污问题、印度于2012年推行的销售税(GST)等。
经营家电设计及生产的东保集团曾参加贸发局在印度孟买举行的「时尚生活汇展」。该公司于2000年起开始与印度企业通商,公司主席陈鉴光在港商实战经验分享环节中,畅谈与印度企业通商的窍门。
他表示,与具组织架构的印度大公司合作,对方会派8至10名员工前来磋商,所以每次接触都要做足准备,并要中肯地去推介自身优势。中型公司则重视价格,与它们合作必须突显公司优势。此外,参加“时尚生活汇展”是物色当地伙伴的理想途径。若参加目的是推广产品,宜展前做好广告宣传,吸引更多访客前往展位参观。 |